決不能在科技創新大賽場落伍
  國平
  今年兩院院士大會的召開,恰逢甲午百年之際,具有很特殊的意義,也引發頗多思考。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發表的重要講話,闡明科技發展對於國家興衰的規律性認識,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的戰略目標,表明決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落伍的堅定決心,令人鼓舞,催人奮進。
  不能在科技創新大賽場落伍,是近代中國曆史的深刻教訓。正如習總書記所說:“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,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、領土幅員多寡而定。”這一論斷振聾發聵,讓人警醒。前不久,一家權威國際機構稱,中國經濟總量按人民幣平價購買力計算,已經和美國持平或不久將超過美國。對此,中國政府和老百姓反應平靜。因為我們深知,從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看,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。中國經濟發展確取得巨大成就,這是毫無疑問的,但我們也很清醒,製造業比較發達,科技含量卻不高;技術進步成績不小,但原創性、關鍵性技術還不多。“斯諾登事件”使我們驚醒:儘管我們已是信息產業大國,人們每天受惠於互聯網,核心技術卻掌握在別人手裡,國家安全甚至會受到威脅。在高新技術,如生物技術、新材料新能源方面,我們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。我們不能滿足經濟總量,不能陶醉經濟規模。大不等於強,強也不取決於量。經過幾十年的努力,中國變得又大又強,才是現代化建設目標。
  不能在科技創新大賽場落伍,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。經濟大國,通常也是科技大國。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科技支撐,發展是不可持續的。改革開放之初,鄧小平就指出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”,並提出科教興國戰略。如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“今非昔日比”,但階段性特征明顯,目前還是主要依靠資源等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和規模擴張,這樣的發展的方式是不行的。以中國之大,人口之多,必須走一條向科技要生產力,向科技要財富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。黨中央明確提出,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,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,這是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,立足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。這也充分表明,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正朝著更高層次更大目標前進。
  不能在科技創新大賽場落伍,更是實現“兩個百年”奮鬥目標的必然選擇。中國和平崛起已成為現實,不可逆轉。由於結構性矛盾突出和地緣政治形勢複雜,未來中國的發展必然會有更多阻力。競爭在廣闊的國際舞臺展開,尤其突出的就是科技領域角力,這不可迴避。一方面,有的國家出於遏制戰略考慮,必對我實施更嚴苛的技術封鎖;另一方面,科技自身的飛速發展也是嚴峻挑戰,不容懈怠。能不能占據科技發展的制高點,從某種意義上說,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。正如習總書記所說,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,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。我們當然不應排斥外國的先進科技成果,也應該積極推進國際間的科技合作,但永遠不要指望別人把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賣給我們。一個不能擁有自主創新技術的國家,不會受人尊重,也永遠受制於人。我們深知,要在科技大賽場中,從“跟跑”到“並行”,再到“領跑”,需要堅韌不拔、持之以恆的努力,但也堅信,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完全可以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,為世界科技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(編輯:SN067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w98zwrg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